观伤寒少阳证,往来寒热,初先泻后痢,为脾传肾,先痢后泻,为肾传脾之类。《素问》经脉别论曰∶饮食入胃,游溢精气,上输于脾。
水火相感,神志俱悲,是以目之水生也。 诊时吁气者,郁结也。
按二说虽异,然皆谓肾有水,又有火,所用补火之药无殊,则亦无庸分别所候,只一命门尽之,不用更举三焦、右肾名色。久病阴病,凡属正气不足之证,法当培补者,须见虚弱不足之脉,乃可受补。
兄奉甘旨硕劳,大人为儿藿肉浆酒谋。经曰∶妇人手少阴动甚者,任子也。
外因于天,内因于人。然非呼吸,不能流行,故曰气息应焉。
左脉候身之左,右脉候身之右。又治男子妇人语涩舌强。